原料奶菌落總數增加 對策 超高溫滅菌更徹底 比起蛋白質含量,消費者更應關注關系到乳制品安全的菌落含量。南慶賢介紹,我國奶牛散養比例高,菌落總數指標增加到200萬能保護大量散養戶的利益。但不應回避的是,部分優秀企業的原料奶已達到每毫升菌落總數在10萬以下,達到與美國、歐盟一致的國際標準。 李興民介紹,原料奶菌落増加會產生酶,使奶的口感變差如出現苦味,生產商可能加入其他添加劑掩蓋苦味。此外,菌落一旦增加,原料奶在儲藏、運輸途中可能產生毒素,即使通過超高溫殺菌也很難完全殺死,結果不得不提高殺菌溫度、延長殺菌時間,進一步破壞營養。這使廠家更無法平衡殺菌與營養間的矛盾。目前牛奶滅菌手段主要分超高溫瞬時滅菌和巴氏殺菌。超高溫瞬時滅菌是用瞬間高溫將奶中細菌全消滅,但奶中的不耐熱營養素會被破壞;巴氏殺菌則保留部分細菌,營養成分保留相對完整,但由于殘留了細菌,必須嚴格冷藏,否則會加速其中的細菌繁殖。 專家提醒,不論哪種殺菌方法,合格的廠家在其乳制品成品中最終都會達到細菌控制標準。 其他熱點文章鏈接: |
賬戶未綁定手機號
綁定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