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回頂部 “買菠菜,撿著個小的、樣子難看的買,太大太鮮亮的有激素!” “買黃瓜,別買太直的,種黃瓜的都用激素讓黃瓜變大變直!” “買西葫蘆,別買頭上‘長瘤’的,那是打激素過量導致的!” …… 曾幾何時,人們選購水果蔬菜時,黃瓜越順溜越好,西紅柿越紅越好,葡萄越紫越好,荔枝越鮮亮越好……但現在去農貿市場買菜,有經驗的家庭主婦都會囑咐你開篇的三句話。而這一切都是植物激素惹的。為了讓水果蔬菜個大、直挺、色艷、銷路好,果農會在水果種植中添加催熟劑、催紅素、增甜劑、保鮮劑等植物激素,導致人們難以判斷買什么樣的水果才能避免“激素果蔬”,而目前我國《食品衛生監督法》等相關法規里,尚無關于植物生長激素的使用規定。激素在果蔬中殘留,人體攝入量過大必然危害健康,但法規空白,管理更無從談起。 反季水果,濫用激素很普遍 “新鮮櫻桃,40元一斤!”隨著夏季來臨,街頭市場常聞這樣的叫賣聲,紫紅色的大櫻桃看著很誘人,但吃起來味道卻沒有那么甜美。 其他熱點文章鏈接: 2回頂部 “眼下市面上賣的櫻桃基本都是噴了催紅素、催熟劑等植物激素的,這在農村很普遍。”一位果農于先生告訴記者:“水果種植時,還有一種膨大素經常使用,比如葡萄,剛掛果沒多久的時候就開始噴,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吡脲,可以加速細胞分裂,葡萄個頭長得很大,也可用于催大西瓜、甜瓜,增產效果明顯。” 對使用植物激素,果農紛紛表示是無奈之舉。于先生說:“為賣個好價錢,就要趕早上市,比如葡萄頭一天摘下來,噴些催紅素,放一個晚上,青葡萄第二天就變得又紅又紫,賣相很好看,但吃起來不好吃,而且放一到兩天就爛掉了,葡萄粒也從藤上脫落。”可葡萄自然成熟要等到20天以后,顏色青亮亮的,甜中帶些酸,要自然長得又紅又紫,還需要兩三個月,那要到秋天,但葡萄一天一個價,多數種植戶急著賣錢,沒耐心等到那時候。 爭論不休,植物激素是否害人 由于懼怕殘留在“激素水果”中的激素會間接作用于人體,很多市民對水果、蔬菜產生了一定警惕心理,甚至懷疑凡是個頭大、顏色好的水果都使用了添加劑,繼而在購買時注意挑選“長相不佳”的品種。一些關于小孩吃多了激素水果會發育提前的說法也偶有所聞。不過生物學能催熟水果的激素肯定不會同樣催熟小孩。家卻指出,這種說法毫無根據。由于植物激素與動物激素在結構上的差異,植物激素只能作用于植物體,所以 但同時也有專家指出,激素特別是人工合成的激素,作為一種化學物質,也應該具體分析。激素畢竟是一種農藥,蔬菜、水果中殘余的激素有可能在其它方面對人造成傷害。“激素在果蔬中殘留,人們攝入量過大必然危害健康,尤其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影響可能更大。” 其他熱點文章鏈接: |
賬戶未綁定手機號
綁定 ×